全球四大再保险大会之一的上海“陆家嘴再保险大会”今天继续举行。本届大会上,以聚焦“新力量、新服务”为主题的健康险分论坛备受瞩目,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于保险,尤其是“健康险”类需求猛增,将催生出万亿级的保险新市场。
根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新财报数据,三季度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74.59亿元及273.27亿元,同比增长依次为52.52%、45.44%,远高于其他险种5.8%的增幅。
在健康险行业有一种说法:“宏观看人口、中观看政策、微观看路径”, 论坛主办方,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指出,宏观层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医疗费用,这是健康险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中观层面,中国医保政策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医保费用的花费比例,“百万医疗”等险种能够快速发展,就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后,在微观层面应该找对路径,“保险公司、渠道和科技公司,都需要综合考虑效率与价值两个坐标,并从中找到佳切入点”。
波士顿咨询分析认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的健康管理业务发展还在探索阶段,保险公司与其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主要面临“三大发展困境”:即“缺乏有效数据支持效果分析、缺乏创新与差异化服务、缺乏联动的健康管理”。
科技力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吴竑兴表示,“整个健康险行业的竞争就是筹款效率与赔款效率的竞争,服务加数据则是提升行业效率需要一以贯之的要素”。他认为,保险需要解决特定用户的特定问题,因此“场景特别关键”,同时,场景还需要带上服务,并做到数据驱动,要做到“服务即数据,数据即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效率比别人高。
科技力量与传统保险业的结合已逐渐进入“深水区”,据中保协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61 家保险公司与蚂蚁保险、善诊、微保等第三方科技公司和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2019 年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1619.8 亿元,同比增长 63.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87.2%。
互联网科技与保险业的结合,将促进更多“普惠型”产品推向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雪非指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达2.3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7000多亿元,仅相当于医保基金的三分之一。因此,新医改的关键是从被动支付到战略购买,提升了健康险覆盖广度、深度与高度”。
比如,2019年,善诊通过自身服务网络,运用自己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模型,准确识别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可保人群”,并与保险行业原创发明了一个全新的险种——“老年医疗险”。目前该产品已经成为水滴保险商城、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的“网红”产品。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善诊针对这个品类已经联合业内多家保险机构一起,推出了多款老年险产品,还有更多的老年健康险项目也会在2020年面世。除此之外,依托善诊等新力量的服务网络和大数据模型,多家保险机构与互联网保险平台相继推出了“老年健康险”、“惠民保”等新险种。
根据2019年12月银保监会等13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未来六年,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要保持19%的年均增长率,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真正实现成为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支柱”之一。
个人用户对于健康险的认知和购买愿望也在提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0年8月的调研,“大约80%的团险消费者表示未来仍愿意自主购买个人健康险产品”。该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将从高速增长进入稳健状态,年增长率在15%—20%”。中国即将诞生的万亿保险新市场正在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