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金融机构要把握金融发展新机遇,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11月26日,在第264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中国人保三家银行保险机构就金融业如何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享了各自经验。
发力“两新一重”建设
“两新一重”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发力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力的重要领域。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开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详细介绍了国开行如何推进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带动有效投资。
据周清玉介绍,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行围绕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在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自国开行成立以来,已经支持了包括三峡、南水北调等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累计支持铁路里程7.3万公里、高速公路10.5万公里、轨道建设项目502个、新建和改扩建机场120个。今年以来,该行已支持包括郑阜高铁、云南滇中饮水在内的一大批公共工程。
据悉,今年1至10月,国开行已累计发放“两新一重”领域贷款1.47万亿元,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贷款460亿元,新型城镇化领域贷款2992亿元,重大工程贷款1.13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该行还将发放“两新一重”领域贷款5万亿元以上。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方面,金融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浦发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科技型企业,推动国内产业发展高端化。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已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超过3.8万户,较年初增长7.73%;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00亿元,较年初增长27.6%。”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潘卫东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行于2017年11月在业内推出首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已储备超过3.8万户科技型企业,企业可在线一键发布融资需求,平台智能化匹配,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对接。
据周清玉介绍,近年来,国开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例如加大“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力度,通过转贷款方式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大飞机等先进制造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和共性技术创新领域,以及传统制造业改造和转型升级。
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在降低、分散、补偿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风险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该公司积极发展新材料保险、物流业保险、制造业保险等,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过程提供风险管理和解决方案,同时为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国产装备应用保驾护航。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早推出上海自贸区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的银行,浦发银行在拓展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功能、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创新外汇管理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交易、联动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实现多种创新。其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浦发银行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参与并推动超过50项上海自贸区创新业务以及14项临港新片区创新业务落地。
创新开放服务的落地,让跨国企业感受到了“浦东速度”“中国速度”。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浦发银行已为超过4000家客户提供了高效的本外币一体化自贸账户服务,搭建跨境双向资金池260多个,为近200家客户提供跨境便利化服务。
此外,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国开行国际合作贷款余额2450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的贷款余额达1560亿美元。